無標題文件
Business Services
升學-07年自考全面複習應注意的十九個方面 |
|
升學Blog
一、複習目的 二、複習方針 應按考試大綱全面複習,重點突出,加強記億,學員不能要求教師猜題、押題,教師不能任意縮小複習範圍。 三、重點突出 所謂重點是指必須熟練掌握的內容,包括教材各章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方法;帶有連慣幾章的知識內容;重要的帶普遍性的問題,也包括本次教材新增加的內容,實踐中各種常見性錯誤等。 四、複習方法(一) 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由教師明確,在教材上劃線,並應說明其中關鍵,學員應加以概括,可摘錄在紙上,以便集中內容後記億。 五、複習方法(二) 基本實務和計算,由教師根據考綱,另出實務複習卷,或在習題集中指定若干實務題,逐題講解解題公式及方法,特別要注意解題時如何運用已知資料問題,以便能舉一反三。 六、記憶方法 記憶的基礎是理解,理解的記得住,但科學的記億方法也很重要:(1)分章背記。以便考試時對某一命題一時記不起來,可先記這是哪一章的內容,就容易記起。(2)概括記憶。對概念原理應概括後記憶,容易記憶,不要原文整段記背,答題時延伸。(3)在每天最佳記憶時點背記,清晨或晚上七點一九點,(4)最佳姿式。不要邊走邊記,而要半躺在沙發或座椅上,使全身處於完全放鬆姿式下,背記容易記住。(5)記憶順序。對應記憶內容平時按章順序記背,考前1—2天重背難記憶的內容容易記住。 七、總結檢查 考前三天,應全面檢查一次複習內容,對一些未掌握、未記憶的內容要補缺,弄懂補記,不留缺口,不能有僥倖心理,考前1天,不能遲於晚上十點睡覺,以保持考試日精力充沛。 八、考試日早晨 檢查應帶的准考證、身份證,座位證等證件,鋼筆吸足墨水,計算器應檢查是否正常,光電閱卷準備2B鉛筆及塑料橡皮等,應提前一小時到達考場。 九、到達考場 不要到處去探聽小道消息,而應先找到自己考試的教室,熟悉環境。然後散步放鬆,回顧默想複習內容。 十、進入考場 按規定將有關資料放置在規定位置(一般在講台前),將准考證等證件及手錶放置桌面,坐等發試卷,此時空氣緊張,為防止過度緊張,可默背教材內容,對緊張空氣應視而不見。 十一、拿到試卷 (答卷鈴響)在每頁上先填好準考證號、姓名、座位號等,防止漏填發生廢卷,然後化三分鐘先將試題全部看一遍,掌握難易題分佈,大題目(每題4分以上)有哪幾道,做到心中有數。 十二、答題方法(—) 按試題順序答題,先易後難,能答的先答,一時把握不住的先放下,切忌為一分題思索很久。答到後面試題啟發聯繫到前面空題的,立即補答(這是由於知識連續性,答後面記起前面試題是常有的)。 十三、答題方法(二) 答單項選擇題用第一印象法,立即選答(四個備選答案中唯一正確答案印象總深一些,不要多比較);答多項選擇題用排除法(若4個備選答案選2—4個,排除的一般是少數,注意與命題無關的答案,予以排除);答判斷題一般判斷謂語(即是什麼,後面的結論),要大膽答,不輕易放棄,實在把握不住的才不答。答名詞解釋只答定義和外延;答簡答題要分點答,每點不要寫太多。答論述題要分層次答(一般先答概念,再答為什麼,怎麼做);若是「問答題」,一般按簡答題分點答。 十四、答題方法(三) 答實務分錄,計算分析題,看了命題後,先看答題要求(這很重要,「要求」往往帶有指定範圍、順序,有的帶有提示性),需計算的必須列示計算過程,分錄題要注意需列示明細科目的規定。答綜合題應按要求的順序答,化成計算分析題分步解答。上述實務、計算分析綜合題盡可能加以復算驗證一遍。 十五、答卷完畢 應留20分鐘覆核,不要急於交卷。應覆核:准考證號、座位號、姓名是否每頁都填;光電閱卷的答案是否填在答卷卡上;全部試題有否漏題未答;各種理論題答案是否答非所問;分錄題應用科目名稱是否正確,要求列示的明細科目是否列示,借貸金額是否相等,各計算命題公式及運用的資料是否正確,答數有否移位等,最好鈴響交卷,不輕易放棄每一分鐘。 十六、結束離場 離場後不要到處找人去核對答案,即成事實,對也無用,而且往往發生幾個人答案不一樣時,造成心慌意亂,對下場考試影響極大,應利用離場到下一場考試的有限時間,分秒必爭,看下一場考試的複習資料或題材,此時看的內容,將有大效果。 十七、全部考試結束 可邀集幾位同學,核對教材和答案,自我衡量一下考分得失,總結一下複習及臨考的經驗教訓,並記在筆記上,力爭每經一場考試,提高一次複習應考能力。越考越會考。 十八、挫折與信心 由於統考難度較大,加之一次考試結果往往有一定偶然性,一次考試失敗,是否堅定信心,對學員今後成才十分重要,要不怕考,更不怕挫折和失敗,經受挫折而百折不撓,這是人才和普通人的分水嶺,而挫折是每一個人都會遭遇的,我們要越考越敢考,再下苦功,失敗是成功之母,堅定信心再考。 十九、補缺拾漏 不論成功與失敗,每次統考總有一部份較難試題(一般占10%—20%),應在考試後,對這部分知識內容,重讀教材,向教師請教,與同學研究探討,經過一次考試,對難題的補缺,使全面掌握教材進一步深化、提高。這對今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十分重要. |